1.鸟笼效应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对他的好朋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说:“不久之后,我一定让你养上一只鸟。”卡尔森当然不相信。过了几天,詹姆斯就送了卡尔森一个特别精致的鸟笼。卡尔森把鸟笼放在家里,还是坚持不养。可是每次有客人到他家拜访时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每次都要解释很久,不厌其烦。最后,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来养。鸟笼效应就是这个意思:当一个人获得一件东西后,他会不自觉地去买这件东西周边的其他东西。这种心理在女人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女人都喜欢买买买,一旦当她们买了一个价值不菲的大衣,就会再买一个名牌包与之相称,还要再加一双提升个人品质的皮鞋才可以出去见人。在产品设计中我们也可以打造一款成功的产品后进行不断衍生周边产品。
2.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提出“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反映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指存在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即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后,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所谓强者越强,弱者愈弱,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成功,什么好事都会找到他头上。例如目前互联网头部巨头们的格局大家就明白了,巨头都在不断的投资另外的大厂或收购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其实就是马太效应,越来越强。
3. 禁果效应
上帝嘱咐亚当和夏娃不可吃、不可摸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夏娃却被蛇引诱,不顾上帝的吩咐偷吃禁果还分给亚当吃,最后上帝把他们逐出了伊甸园。心理学中把“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越是欲擒故纵的产生悬念、限制、禁止的行为,越能激发用户窥探与尝试的欲望。利用人的逆反心理,把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能提高其吸引力,从而左右他人的思想,令其做出自己希望的行为。设计产品或者广告营销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该理论的应用。
4.控制错觉定律
“控制错觉定律”指的是:对非常偶然的事,人们以为凭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这种错觉出现,是由于人们平时用自身能力支配生活,所以产生自己能支配一切的错觉。人总是对自己参与或决定的事情更为看重,因此带给消费者的共鸣及情感认同,能调动用户参与感、产生控制感、获得归属感,成为产品的忠实拥护者。
5.鲶鱼效应
挪威人比较喜欢吃沙丁鱼,在市场上活鱼的价格比死鱼也要高很多。渔民只能想出很多办法来让沙丁鱼或者回到渔港,但是沙丁鱼是一种比较脆弱的鱼,最终大部分死在了路上。在一群渔民中只有一个人比较特别,他的鱼总能活着回来,后来才知道他会在沙丁鱼中放入一条鲶鱼。而鲶鱼会到处游来游去,沙丁鱼会害怕自然也会游动,这样到达了码头沙丁鱼也是活着的状态。在企业管理中,鲶鱼效应很能体现效果,企业有着自己的一套传统管理方式,但是一种用一种单一的模式,最终会造成比较危险的境地,甚至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应该时不时追求更加先进的管理方式,并且让企业有着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企业应该有一定危机意识。
6. 雅各布定律
雅各布定律(Jakob's Law)是用户界面设计中的一个原则,它强调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会依赖他们已经熟悉的经验和现有的心智模型。这个定律由美国用户界面专家和作家Alan Cooper所提出,以纪念他的朋友Jakob Nielsen。根据雅各布定律,用户更容易接受那些与他们已经熟悉的界面相似的产品。他们期望新的产品或系统遵循他们的预期和习惯。因此,设计师应该尽量保持界面一致性,并避免过度创新。这样做可以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使他们更容易上手并有效地使用产品。总结来说,雅各布定律的核心思想是尊重用户的现有认知和经验,借助他们已经具备的知识和心智模型来设计更好的用户界面。这有助于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学习曲线,并促进用户对产品的快速采用和有效使用。近几年功能型产品,以及同行业产品的功能,乃至 UI 都趋同,正是为了降低用户的迁移学习成本。